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在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进口食品行业论坛上分析说,经济趋势向好为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任兴洲分析了三个具体的指标。首先是GDP,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4.5%,比上一个季度也就是去年的第四季度增加了2.2%,整个经济恢复的态势非常明显。第二个主要指标是工业增加值,今年的3月份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了3.9%,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但是1-3月份同比增加了3.6%,总体比上个季度加快了0.3个百分比,整个工业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个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表明整个制造业景气的状态。2022年PMI整体在50%以下,2023年1、2月份开始就超过了50%,到了50.1%,从制造业采购经理先行指标来看,整个一季度的回升向好的态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经济恢复的增长对食品行业有很大的促进。一季度食品的基本面环比改善明显,食品的各个板块同比复苏的态势都比较明显,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加了1.2%,三月份同比增长了26.3%,1-3月份同比增长13.9%,三月份同比增加了26.3%。
与此同时,经济转型升级还面临新的阻力。任兴洲提到三点:第一是PMI一直在50%以上,但是三月份又开始低于二月份,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第二个是货物出口的压力很大,从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的一季度货物的出口开始有所下降,包括国际上的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第三是年轻的群体的失业率比较高,16-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8%-19%。
产业融合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作为食品产业第一大国,行业特点十分突出。任兴洲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一,中国的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第二,食品产业是一个非周期性的行业,具有刚性消费的特点。第三,食品产业是把一二三次产业紧密联系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一个产业,带动了种植、养殖、物流、加工、分销、零售等等,产业带动性强。
新时期中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兴洲指出,首先是深化食品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市场产需的深入精准的分析,做好更加精准的市场调研。第二是要精准的对接产需,消费对上游产业链的带动,实现上下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第三是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的品质,创新产品的品类。食品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发展的越来越快。第四是促进食品绿色健康环保的发展。第五是强化食品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六是打造品牌战略,提升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优化产能,实行柔性化的生产,未来也是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需要重视的。第七要提升工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研发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第八是促进区域的食品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链的协同配套。近期国家工信部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培育优势食品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中对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比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化、协同化的发展,提升食品文化的内涵。第九是健全消费政策。进一步的研究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健全食品消费的信息,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使他们有能力消费更高品质的食品。第十要全面建设食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完善监管体系,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促进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活力释放 新趋势催生新需求
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消费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刘振华给出了相近的分析。
中国食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首先,食品消费的支出总量会持续的增长。目前我们是全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的最终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14%,未来十年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前景最好的消费市场之一。第二,食品结构消费会进一步升级。消费者日益追求品质消费,品牌专卖店的增加速度和奢侈品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服务消费也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国产品牌也呈现了崛起的态势。第三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消费的蓬勃发展,2022年网上零售额比2012年增长了9.5倍,已经连续九年保持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这一点在尼尔森IQ中国区快消品首席增长官郑冶的调查分享中也有所体现。他认为未来在中国做食品行业最主要关注的就是线下,O2O和线上电商渠道。第四点居民消费的倾向正在走低,2013年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倾向是一直往上走的,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比较明显,今年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居民消费不断攀升;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整体的居民消费增长会比之前放缓一些。
其他消费趋势特点,比如健康、高质量、数字化、功能化,也都体现在食品产业大的消费趋势中。任兴洲说,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进口食品消费不断增长,有一些关税在下调,中国的食品出口也在增加,国际国内大循环不断互相促进。
谋新机遇 在不确定性寻求确定
多国代表提到了进入中国市场遇到的贸易政策、关税等问题和困惑。上海海关食安处副处长范俊介绍了进口食品的管理体系和进口食品监管的制度,以及最新法规要点的提示。
同时提出,当前国际食品贸易安全仍然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进出口食品贸易增长迅猛;全球食品供应链愈加复杂;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多变;疫病疫情风险持续加大。伴随着这些风险与挑战,如何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经营者、科研院校乃至消费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当前食品行业还是面临很多共性的挑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刘振华分析不确定性有三个方面的来源,第一个就是全球的经济衰退,还有通货膨胀,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冲击,比如说俄乌战争,小麦、玉米、谷物价格上涨超过30%,对于世界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就是重大的公共事件,包括极端的天气、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的灾难等等,大宗的农产品和行业的供应链也可能产生影响。第三就是政治因素带来贸易壁垒增加,还有市场分割加剧的风险,这是企业需要警觉的,他建议企业做一些相关的布局,第一,要运用好一些经营工具,来规避大宗的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第二,要进一步提升装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调整流程和结构应对挑战。疫情期间装备智能化信息化高的抗打击能力、生存能力更强一些。第三,推进贸易方式,分散原料辅料的来源,降低单个能源国的比例,预防突发情况带来的风险,针对目标市场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提升供应链的韧性,扩大海外布局,提升生产的安全性。
全球趋势 国际合作赢未来
谈到基于中国食品市场的发展机会,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Robert Hanson认为,中国食品行业已经非常庞大,有全球领先的食品行业品牌,消费者的习惯和消费需求、期望也在变化,对于食品安全质量有更高的标准。Robert Hanson介绍目前美国和中国农业部在食品安全领域和可持续的生产领域开展重点合作,探讨科技创新为食品安全赋能,以可持续的低排放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等。
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和商务参赞Luís Costa的意见是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确保自己食品的质量,抓住市场的机遇,葡萄牙企业要确定比较合适的投资策略,比如找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找本地的市场推广,以及其他方面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来投资中国市场。
瑞典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Magnus Carnwall则表示瑞典企业将用开放务实的精神为中国市场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Jo Cadilhon认为,克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需要有独立性,对于关键的产品选择多个供应的源头,分散风险。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进口食品行业论坛将于2023年8月28日-30日与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同期举办!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