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舟山7月3日电(项菁)创作一组摄影作品,是为了满足感官上的愉悦和刺激?是比拼时下的“长枪短炮”设备?还是拿奖项、办展览……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摄影到底是什么、为了什么”发人深思。
“摄影的核心价值是培根铸魂。”7月3日,在浙江舟山举行的“同心共富·迎亚运”浙港澳台青年行摄舟山影像采风活动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分享他的“摄影观”——守正创新,以中国式摄影语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守正创新”作为大会主题词之一,同时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李舸认为,守正创新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守恒的又是开拓的,这也意味着摄影艺术要追求写意之象,强调意念、意象、意味、意外、意义,通过学习打开格局、提高站位,在头脑中打地基、在思想上建高楼,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现场,李舸展示了摄影家沙飞拍摄的鲁迅肖像:1936年10月8日,鲁迅抱病在上海参加“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闭幕式,11天后鲁迅去世,这张照片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鲁迅先生不仅推动新美术运动的发展,也很关注摄影,但他不是探讨摄影技术,而是通过摄影话题引发对国民性的思考。”在李舸看来,摄影是一门与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相伴相生的艺术形式,文艺工作者要学习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和独特思考,让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在摄影世界里,人与时代何以共鸣共振?
当日,李舸分享了20世纪90年代初,与《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摄影作品作者解海龙一起拍摄、刊发《大眼睛》作品的过程。李舸希望,“通过讲解过程告诉大家,摄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师,与群众为伴,在生活中理解世界,在人民中认识时代。”
在李舸看来,摄影,既要有宏大叙事,也要有细微观照,以表达情怀、传递温度。他结合北京“非典”期间深入重症病房采访、参与武汉新冠疫情报道等经历进行了分享,并谈及,“文艺的魅力在于优化集体人格,是在人间普及爱和善良。作为摄影师,要坚守初心、直面现实,要甘于寂寞、甘于边缘、甘于清贫。”
“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执着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是最幸福的,能从精神层面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从业30余年的新闻记者,李舸亲历并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收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各种奖项。不过在其看来,荣誉只是一时,在他心里,中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证书,是他拿到的最厚重的“军功章”。
当日活动现场,李舸还告诉浙港澳台年轻摄影爱好者,探索摄影艺术过程中,要“尊德性、道问学”,以追求美德为根本目的,以做学问为基本路径,把目光投向时代发展中的光辉事迹、先进人物、重大成就、伟大精神。
明所从来、知其将往。李舸谈及,当下正处于发展大变革时代,年轻人是摄影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主动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丰富文艺创作的内涵,以破圈、跨界的正向效应,为民族赓续精神血脉、为时代创造艺术、为历史留下文化经典。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中共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西湖影像联盟主办,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普陀区委宣传部、普陀区委统战部、展茅街道党工委、舟山海外联谊会承办,普朱管委会、舟山市摄影家协会协办。(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