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天天观点:三次亚运,绘就中国体育蓬勃发展轨迹 (更新09-20)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随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日期的临近,钱塘江畔的古城杭州正以全新面貌向亚洲、向世界展示自己。

  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将带着激情、信心和希望,在这里开始一段难忘的征程。

  一届亚运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当赛场上的竞逐定格,亚运赛事蕴含的文化魅力和精彩瞬间同样熠熠生辉。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亚运会三次来到中国,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的亚运故事更值得人们寻味和追忆。

  一

  72年前,当首届亚运会于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尚无力组成一个像样的代表团。

  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中华体育健儿终于昂首挺胸站到了亚运盛会的舞台上。

  1974年,在伊朗德黑兰,中国射击选手苏之渤用最后一枪书写了中国在亚运会上新的历史——亚运会首金。

  在那一届亚运会上,中国军团获得了33枚金牌,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体育大国即将崛起的强烈信号。

  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中,中国队的金牌总数上升到51枚。

  中国体育开始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征程,迅速成长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那一年,中国队首次超过霸榜多年的日本队,坐上亚运会金牌榜的头把交椅。

  亚洲体育的格局从此被重塑,中国在亚运会赛场上开启了一路领先的序幕。

  在随后的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韩国队与中国队在金牌榜上竞争激烈。

  直到最后一天中国田径队在男子4×100米比赛中率先冲线,才让中国队以94块金牌超过韩国队的93块。

  从正式参赛到登上亚洲之巅,中国队不仅连续10届在亚运会上保持金牌第一,还将昔日的亚洲体坛霸主日本队甩在身后。

  正是通过亚运会这一舞台,中国人逐渐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体会到了国运强则体育强的道理。

  二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33年前,《亚洲雄风》极具穿透力的歌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响起,北京第11届亚运会在万众瞩目下拉开帷幕。

  直至今日,《亚洲雄风》依然能够唤起中国人最浓烈的亚运记忆——那是中国人在家门口迎来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运动会。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曾一度成为“顶流”,一如曾经的“盼盼”。

  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期间,手持金牌作奔跑状的吉祥物“盼盼”几乎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当年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见这个左手举着金牌,右手点赞的大熊猫,甚至很多孩子的梦想就是去北京看亚运会,与“盼盼”合影。

  沉淀在这段记忆中最鲜明的形象,还包括念青唐古拉山下采集亚运圣火火种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以及小姑娘颜海霞捐赠的1元6角钱。

  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不仅是一届亚运会,更是国家力量和人民意志的展示。

  这种决心和信心也激发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勇气。

  竞技场上,他们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用拼搏创造奇迹。

  最终中国代表团狂揽183枚金牌。

  直到20年后,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东道主时,这项金牌纪录才被打破。

  三

  2010年,亚运会再次来到中国。

  承办这届比赛的是广州市。

  彼时,北京奥运会刚刚成功举办,广州将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最为大家所关注。

  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曾对记者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展开一幅画轴,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广州第16届亚运会则在珠江上扬起八面风帆,在尽显华夏风情的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这艘巨轮正扬帆启航,驶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放弃了在体育场内举办的传统,改在珠江上的海心沙呈现。

  在那个流光溢彩的夜晚,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乘坐花船沿珠江巡游进入开幕式会场的场景,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每场比赛结束后,从整理成绩到亚组委专用的小型印刷厂印出成绩公报并在新闻中心发布,需要15分钟;而到了广州,比赛结果从经裁判认定到上传亚运会官网向全世界发布,只需要不到10秒钟。

  90倍的提速,是两个亚运之间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北京第11届亚运会浓缩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奋勇前行的身影,广州第16届亚运会则凸显了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东方大国新形象。

  四

  2018年,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落幕之时,亚运会正式进入“杭州时间”。

  经过精心筹备,一届充满“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四大特色的亚运会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49年来,从首次参赛到首次办赛,再到第三次成为东道主,中国与亚运会彼此相拥,共同成长。

  中国的亚运轨迹凸显了中国体育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49年光阴荏苒,赛场依然令人激情迸发,但中国体育的格局已从竞技场拓展到更大领域。

  49年圣火绵延,见证着中国体育观的深刻变化和体育价值的多元发掘。

  在杭州亚运会即将启幕之时,全民健身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场馆里、公园里甚至家里,处处都是“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

  目前,全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有4亿多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

  在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中,中国体育正走出竞技体育一花独放的时代,走上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轨道。

  当体育开始真正发挥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外交领域的多重功效时,体育强国梦正汇入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9日 09版)